你知道吗?在游戏界,抄袭可是个大问题。有时候,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省事,直接照搬别人的创意,结果却闹出了不少笑话。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游戏抄袭失败的案例,看看他们是怎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1. 《刺客信条:影》的“日本风”翻车记

说到抄袭,不得不提育碧的《刺客信条:影》。这款游戏原定于2024年11月发售,结果因为种种原因,推迟到了2025年2月14日。玩家们对这款游戏的期待值可是相当高,毕竟它是《刺客信条》系列的新作,而且背景设定在日本。
现实却给了玩家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游戏中的跑酷和潜行机制,本应是系列的核心要素,但开发团队却表现得十分薄弱。更让人失望的是,预告片中展示的环境破坏效果,并没有满足社区对故事和文化的期待。原本希望看到基于日本历史背景的独特故事和日本主角,结果育碧却选择了一个缺乏新意的剧情。
更糟糕的是,《刺客信条:影》还被指在季节变化、建筑设计、艺术作品和标志等方面存在抄袭行为。预告片中甚至出现了多处图形问题,让人不禁怀疑团队对日本文化的不尊重。看来,这次育碧的“日本风”之旅,可谓是彻底翻车了。
2. 《鱿鱼游戏》的“幸运”遭遇

还记得奈飞的爆款剧《鱿鱼游戏》吗?这部剧在2022年创造了历史,并在艾美奖上获得了荣誉。就在这部剧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位印度电影制片人却跳出来指控它抄袭了自己的作品。
这位制片人名叫Soham Shah,他指控《鱿鱼游戏》抄袭了他2009年的电影《幸运》。Shah表示,《鱿鱼游戏》的主要情节、人物、主题、情绪、设定和事件顺序与他的电影惊人地相似,这种程度的相似不可能是巧合。
虽然《鱿鱼游戏》在播出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次抄袭事件无疑给它蒙上了一层阴影。看来,即使是爆款剧,也逃不过抄袭的魔爪。
3. 米哈游的“换皮”之痛

在游戏界,有一种抄袭叫做“换皮”。简单来说,就是抄袭别人的游戏玩法,然后换个皮就变成了新游戏。这种做法在游戏产业中屡见不鲜,也让很多原创游戏企业感到头疼。
以米哈游为例,他们开发的《原神》就曾遭遇过“换皮”抄袭的指控。虽然米哈游表示《原神》是原创作品,但一些玩家还是认为它借鉴了其他游戏的元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人大代表、上海莉莉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睿提出了加强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他表示,网络游戏是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产品包含多种元素,如人物角色、音乐、美术画面、视频动画等。开发成功的网络游戏骨架,游戏企业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研发成本。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网络游戏没有被明确规定为作品类型,因此司法实践中不能认定网络游戏为作品并进行保护,造成了不确定性。
4. 《黑神话:悟空》的“悟空孙”风波
最近,一款名为《悟空孙:黑之传说》的游戏即将登陆任天堂eShop,它被指抄袭了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这款山寨游戏的售价仅为7.99美元,但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虽然《悟空孙:黑之传说》的名称和宣传图与《黑神话:悟空》非常相似,但它的制作水平却与后者相差甚远。这款游戏是一款2D动作游戏,而《黑神话:悟空》则是一款大制作的3D游戏。
目前,任天堂和这款山寨游戏的开发商Global Game Studio都没有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看来,这次《黑神话:悟空》的“悟空孙”风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5. 《仙侠神域》的“哪吒”之灾
我们来看看《仙侠神域》的“哪吒”之灾。这款游戏因涉嫌抄袭动画《哪吒》中的美术元素而遭到电影出品方光线影业的起诉。
据悉,原告光线影业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从游戏中删除涉及“哪吒”和“哪吒魔王子”的美术作品相关元素,并要求被告在整改完成之前下架该游戏。同时,原告还要求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30万元,并承担本案的所有诉讼费用。
这起案件将于4月24日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看来,《仙侠神域》这次是摊上大事了。
游戏抄袭事件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原创游戏企业的利益,也让玩家们对游戏产业产生了质疑。希望游戏开发商们能够尊重原创,为玩家们带来更多优质的游戏作品。
























网友评论